农村俗语:“吃饭看灶头,穿衣看袖头”,真的看出是懒人吗?
农村俗语:“吃饭看灶头,穿衣看袖头”,真的看出是懒人吗?
吃饭看灶头体现的是一个"勤"字。勤快的人家灶台虽然破但是灶台收拾的干净。穿衣看袖头,勤快的人衣服虽然旧了,但是衣服清爽干净。会过日子的人,其它各方面也不会差,也不会是懒人。
灶头在每家每户的干净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虽然灶头干不干净容易被人忽视,然而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能够体现一些生活细节来判断这家人的品质。无论是农村、城市,如果厨房灶台平日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调味品那些摆放的整齐有序,说明这家的主人勤于家务、爱干净,能体现出主人的勤劳、能干,主人做出来的饭也可以让人放心食用;反之就是懒人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穿衣看袖头这句话也是很有讲究的,我们在农村务农的时候,衣服袖头会经常接触到一些脏东西,一件衣服最先变脏的地方往往就是袖头了。然而经常清洗衣物,袖头就不会很脏,这个人就比较讲究卫生的。相反一个人如果衣服经常不洗、连续穿着几天,时间久了袖头就会脏,这样的话看起来很不卫生,会让人觉得邋遢。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是不是懒人了。
总之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语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们生活中的细节,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勤劳,是否爱干净。
"吃饭看灶头,穿衣看袖头",你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区留言!
农村俗语:“吃饭看着灶头,穿衣看袖头”,真的看出懒人吗?
怎么说呢!貌似不能一概而论吧,不过农村很多的俗语有时也挺有道理的。吃饭看着灶头,穿衣看袖头的意思是:一个人讲不讲究,爱不爱收拾,会不会持家一般去他家吃饭就知道啦!虽然是农村,不过大部份人家还是很讲究的。家里厨房的灶台贴上了白亮亮的瓷砖,每次做了饭都刷的干干净净。少部份的家庭可能会没那么注重。
那么穿衣看袖头又是什么意思呢?从一个人穿衣服的整洁程度,可以看出他到底懒不懒。其实大部分的农村人都爱穿着比较深色的衣服,在爷爷奶奶那一代,他们大都穿着是蓝色的涤卡面料的衣服,不仅耐脏而且穿着舒适。农村的人平时干的都是体力活,天天都是田里地里的,谁还顾得了那么多穿的那么干净。他们只是换的比较勤而已。就算他们有好一点的衣服,几乎都是拿来压箱底的,一般去走亲戚,或是什么重要的场合才拿出来穿一下。所以平时干活穿的衣服,都是比较旧又耐脏的。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婉桐桐】,了解更多的乡里趣事
现在生活条件好啦,其实很多人都穿的比较好。衣服的样式和颜色也多种多样,如你真要从袖头能看出谁懒不懒,还有点难。其实看人不能光看表面,有的人会因为工作的原因穿的衣服确实不耐脏。就算每天换干净的衣服,到了下午回家的时候,袖头一样是很黑的。真正要看一个人懒不懒,去一次他的家就知道啦。有的人出门光鲜亮丽而家里却一片狼藉,灶台脏兮兮的,吃的碗几天了还堆在那儿。
洗衣机,沙发,到处都是脏衣服卧室也乱糟糟的。所以桐桐这句俗语在以前的农村,可能是用来衡量一个人持不持家、贤不贤惠,而在当今社会,可能就不那么准确啦。社会在进步我们也要跟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不要只爱面子,还要提升我们的里子。
以上就是桐桐的分享,桐桐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农村风情,每天都有新的农村事物分享给你,感谢有你的陪伴
对于我们生活之中的细节,很多俗语老话都有很细致入微的描述,很多不起眼不被注意的环境,往往也是一个人脾气秉性的一种流露,尤其是在生活之中,很多时候不以为然的环节还真的就能够体现出来这人是不是勤劳利索,尤其是对于家庭主妇来说,家庭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 ,外出家人穿衣得体,这些都是对于一个合格家庭主妇的必须要求,那么做不到这些的最直观的体现在哪呢?那就是这句老话吃饭看灶台,穿衣看袖口。
灶台是农村过去家家户户必备的刚需,很多时候这些灶台都会在院子里,或者比较偏僻的厨房,去一个家庭里面吃饭做客,看一眼灶台就能晓得这家人是否勤劳爱干净,灶台作为做饭之地,对于卫生要求也是最高的,一个收拾干干净净的灶台,看着就会赏心悦目,至于吃好吃孬倒无所谓,只要是干净的饭菜,才能勾起你的食欲,而一些邋里邋遢的灶台,灰尘遍布,碗筷也不干不净,看到之后就没有吃下去的欲望,通过关于灶台的观察,还真的就能够看出来这家人是不是爱干净的情况人。
吃是十分,穿衣七分,意思是吃到自己肚里才算是自己的事,而穿衣打扮很多时候自己的舒适只会占据三分,而剩下的七分则是给别人看的,穿衣什么地方最容易变脏呢?莫过于我们衣服上面的袖口了,袖口跟其他地方接触的最多,也是最容易变脏的地方,通过观察穿衣的袖口就能看得出来,这人是否邋遢 是否干净 在过去袖口作用是很多的,像小孩子不但可以用来擦鼻涕 擦拭桌子板凳,都爱使用袖子去擦拭,油光发亮的袖口在过去是屡见不鲜,这种油光发亮的袖口也是邋遢大王的表现,虽然很多时候袖口并没有油光发亮,但只要是干干净净的袖口,才算是一个爱干净的勤劳之人。
在追求物质需要的同时,对于家庭的打扫和自己穿衣的干净程度,确实能够体现出来一个家庭的勤劳程度,对于爱劳动爱干净的家庭,运势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也只有勤劳之人才能够有好的收获,对于这句老话俗语,还是颇有几分道理的,对于这句老话,你有什么看法?说出你的看法留言评论吧!
灶头就是厨房,袖头就是衣袖,这句老话的意思就是,吃饭的时候观察一下厨房,出门看穿衣的衣袖,就能看出来一个人是不是勤快的,可以说是透过细节看本质。
吃饭看灶头
通过观察厨房是否整洁干净,就能看出来一个人是不是勤快,这句话个人是深有体会,农人解说有一个还在读书的小姨子,特别懒,我一度怀疑她是不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事情做不做全看心情,晚上玩到一两点,白天睡到一两点,在我们这些老大爷八零后来看,感觉像有好几代代沟。
有多懒呢,举个例子,袜子经常不洗,买了好几十双袜子,每天一双,凑够30双再用一个专门的小洗衣机来洗,为了装她的臭袜子,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箱子。
她有时候会下厨,我的天啊,下完厨你去厨房看一下,感觉头大了不少,农人解说不会煮菜,负责家里洗碗洗锅收拾厨房,最怕她下厨,她煮个菜,我得收拾半个钟,在懒人的眼里,怎么乱都是合理的。
穿衣看袖头
小时候农村条件差,打小就没几套新衣服,父母又每天从早忙到晚,我和姐姐有点像放浪牛,脱缰的那种,什么泥里地里都去钻,晚上回来父母没得空打理我们,我们玩累了倒头就睡,好几天下来,衣服最脏的就是衣角,贴近肉的地方有一层厚厚的黑色污垢,除了衣角,脖子的衣领也是一样,黑乎乎的。
那时候是受限于条件,没有办法,而现实中,很多成年人也很懒,几天不换洗衣服,透过他衣角和衣领的干净程度,也能看出是不是懒人。
俗语的引申意义
透过厨房、透过衣角,能看出一个人平常生活里的状态,是勤快是有条不紊还是懒,俗语就是告诉我们,好的习惯能把一些细节做的更好,而透过细节又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注意个人修养很重要,修养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总结:俗语源自生活,是生活经验的总结,俗语透过生活中点点滴滴,又蕴含着做人的大道理,也难怪俗语能传承千百年了。
农村俗语:“吃饭看灶头,穿衣看袖头”,真的看出是懒人吗?
咱们在农村生活,有时候总会感慨前人的智慧之高,而且这些智慧往往不是表现在多么明显的地方,而是表现在一些细节之处。就如农村流传下来的俗语:“吃饭看灶头,穿衣看袖头”一样,咱们往往能从一个人的细节处,判断出这个人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的。
“吃饭看灶头,穿衣看袖头”,真的看出是懒人吗?
当然看得出,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可以通过灶头和袖头的脏、净程度来判断出一个人的勤劳和懒惰。那这是如何判断的呢?
其实很简单,灶头是厨房做饭的地方,每次做饭都会因为切菜和面弄得乱七八糟的。而袖口也会因为经常摩擦、触碰成为比较容易脏的一处地方。
如果这两个地方都不清理干净的话,说明这个人平常生活中就对卫生条件并不怎么在乎,而这种人大多都是好吃懒做的一类人。不然的话,如果一个人比较勤奋的话,就算衣服不是新的,也会洗的比较干净,最起码自己穿的比较舒服。
俗话说“窥一孔而知全豹”,古人通过“吃饭看灶头,穿衣看袖头”的这些细节来判断一个人的懒惰和勤奋,而咱们也能通过这一句话得以感觉到古人的智慧。
骏景——殷